安徽省潛山縣王河鎮種糧大戶徐義海去年打上來的雜交秈稻到現在還有20多萬斤沒有銷售出去,“現在當地秈稻銷售價1.2—1.3元/斤都沒有人收。”他告訴記者,去年的稻子銷售不出去,農戶就缺少資金購買農資,無法備耕本季水稻生產。
不僅僅是徐義海,很多秈稻產區的農戶都出現銷售難題。
記者了解到,潛山縣有的種糧大戶積壓雜交秈稻70余萬斤。
進口米沖擊大
“去年秋收以來,大多數秈稻收購、加工企業都處于虧損境地。”舒城縣南港東方米業公司負責人項可鎖向記者介紹,2012年春節以后,進口米憑著價格優勢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對國產秈米形成較大沖擊。目前,進口秈米比國產秈米要便宜0.2—0.3元/斤,使得國產秈米幾乎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記者了解到,2012年中國大米進口量同比增長超過4.5倍,達到創紀錄的260萬噸。國際谷物理事會預計,根據迄今為止的進口步伐,中國的大米進口量遠遠高于上年同期以及5年平均水平,也將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大米進口國,僅次于尼日利亞。據海關數據統計,2013年1月份,我國大米進口量為30.39萬噸,去年同期僅為3.5萬噸,創下了單月進口量新高。
據了解,我國進口大米的國家主要是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其中巴基斯坦大米連續3個月占據我國進口量第一。 2013年1月份,我國進口巴基斯坦大米128586噸,越南大米14100噸,泰國大米26176噸。國外大米的大量涌入,沖擊了國內低端稻米市場,擠壓了大米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導致晚秈稻收購價持續走弱。
米商掀起“拼配”風
為應對進口米對市場的沖擊,一些大米加工企業將進口大米與國產大米組合“拼售”。“進口秈米雖然價格較低,但口感差,而國產秈米的口感明顯好于進口秈米。”項可鎖對記者說,一些加工企業將進口大米與國產大米相結合加工后,以國產米的品牌進行銷售,用以彌補相應的價格損失。
據業內人士介紹,大米加工企業利潤微薄,搭配進口大米出售的現象很普遍,往往100斤大米中配1/10的進口大米,如果每斤賣到2.2元,算下來100斤可以多賺3元左右。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摻進口米的企業通常能把價格壓低一點,否則根本競爭不過別人。
秈稻市場短期看淡
項可鎖分析,春節假期一過,米廠和米店紛紛開門營業,大量采購稻谷和大米。現在糧商采購高峰期已經過去。隨著氣溫的升高,大米保管難度也越來越大,采購商也放緩收購進度。與此同時,進口秈米對市場的擠壓程度并未減輕。因此,國產秈稻市場短期依然看淡,估計6月份以后,秈稻或許會迎來市場轉機。
蕪湖縣糧食行業協會胡向陽秘書長認為,短期看,秈稻行情保持震蕩格局,市場不會有很大起色。但2013年早秈稻和中晚秈稻國家保護價分別提高到132元/百斤和135元/百斤,對市場信心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